中国宣布:将全面停止中企赴欧建厂!是反击痛招还是两败俱伤?
中企在欧洲的本土化本来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如今却被国家猛然叫停?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弊大于利的选择,如今我们却不得不做。原来,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欧盟的不仁,对此,我们自然不能以德报怨了。
所以说,我国中止了哪些与欧洲国家的合作项目?我们为何要这么做呢?欧盟对我们实施的最终反补贴税会引起反噬吗?
中企在欧建设计划走向停摆
中国企业赶往欧洲建厂本是合作双赢的结果,可如今我国却毅然决然的中止了这一计划。虽然说我国会因此蒙受大量损失,但这其实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了。
近年来,我国车企为了保证自身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往往会选择与当地洽谈建厂事宜,在此之前,比亚迪、长城以及小鹏等企业其实都准备把主机厂建在欧洲。
像是动力电池一类的企业,同期也在追求着在欧洲建厂的可能性,据了解,2023年4月,蜂巢能源就向媒体公开了自家将在德国规划工厂的信息。
如果计划顺利,其实蜂巢能源准备在德国投建两座电池工厂,其中的电池模组和装配工厂,将会设立在萨尔州,预计产能可以达到24GWh,而该项目的投资则来到了20亿欧元。
而另一座产能可以达到16GWh电芯工厂,则将被建在勃兰登堡州。就这两个工厂,从成本到前期投入,大概需要双方拿出近三百亿的合作款项。
可如今随着我国中止计划的推出,这些预计在2025年之前落成的工厂大概率会无限期的推迟完工期限了。
而我国官方这么做,也并不是为了与民争利从中插一脚,毕竟就连官方也为政策做出了诸多调整。例如,虽然我们今年9月与意大利企业以及制造部部长就相关合作展开了洽谈,但项目如今也到了停摆阶段。
甚至,就连法国公开在某汽车高层会议上表示出,希望比亚迪在其国内建厂的讯息之后,我国如今也并没有实际性的进行直接接触与洽谈。
如此说来,其实不仅这些国家的市场将因我国的暂时退出而进入寒冬期,就连我们自己,也将因为政策的调整而蒙受经济损失。
这俨然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选择,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原来,这并非是我们坐地起价,而是欧洲确实在合作方面非常不体面。
虽然说,法国、意大利以及德国都希望与我国合作建厂,但欧盟作为最终的决策方,却在近日发表了准备向我国车企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
欧盟政策让中欧两败俱伤
和则两利分则两败,可欧盟却能为了表面利益,准备与我国打上一套七伤拳。谁能想到,他们居然会对能给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无限动力的我们,征收最终反补贴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媒体报道,就在前几日,欧盟委员会经过反补贴调查后,还是决定对来自我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并且征收期限为整整五年时间。
其中,上汽集团的反补贴税甚至要收到35.3%,比亚迪以及吉利则分别要被征收到17.0%和18.8%。而这,居然还只是欧盟计划的冰山一角,因为其他所有不合作的公司,也都将被征收35.3% 的关税。
欧盟的这番操作看起来十分的正义,保护了自家车企的营商环境,但说白了,这其实还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本来应该是互惠共利的合作,如今却因欧盟的单方面操作而不得不走向了中止。
而我国被针对最严重的上汽集团,则表示了对该决定的强烈反对。如果欧盟最终还是要事实该决定的话,上汽集团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采取必要的手段,把所有的不公诉诸欧盟法院。
此外,我国对于自家车企受欺负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毕竟,不管是欧盟还是中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都需要尽可能的遵守WTO规则。
如今既然欧盟开了撕破合同的先例,那我们自然也是可以反击的。当然,我们不会像欧盟委员会一般无耻,在此之前,我们大概率会再与欧盟进行商讨。
而这种商讨,主要也是为了搞明白欧盟的主要用意,咱们得清楚他们到底是想凭此临时加价,还是真的准备和我们分道扬镳了。而只有了解了对方的真实用意,我们才好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觉得咱们在对方发表不公决策之后,还和对方商讨的行为是软弱的。要知道,咱们当下也是以中止企业在欧的建厂计划为矛,对欧盟进行了有力的回击。
如果欧盟不傻,应该知道对中国车企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选择,不仅会伤害与我国的友谊,也会使得内部的不同意见更加的激化。
毕竟,如今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老牌汽车工业国家都对转型有着紧迫的需求。
欧盟的征税决策引起内部反对
欧盟组织内部的声音意见各有不同,以汽车工业闻名的国家的转型梦,正在与欧盟的打击中国计划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也许最终反补贴税不用我们努力,没多久就会在欧盟内部不攻自破了。
2021年8月,德国官方便与国内的一众汽车代表就汽车的未来展开了一轮声势浩大的洽谈。最终,官方也决定将提供十亿美元,用作德国汽车数字化转型的投资。
而该投资也确实给德国死寂的汽车市场带来了活力,数据显示,2021年1-5月,德国成为了全欧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激活的市场,同时也就带动了相关岗位的增加。
当年,德国几乎每七个工人当中,就有一个从事着汽车产业。并且这些岗位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着对锂电池的深入研究。毕竟,当年整个亚洲的电池供应就站到了全球总份额的六成以上。
然而,就在德国欣欣向荣的时候,欧盟却在去年颁布了《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简单来说,就是我国的电池以后就不能轻易的进入欧洲市场了。
而这种决定虽然让我们很难受,但其实德国也并不好受,因为当年我国的电池产能占到了全球产能的77%左右。这也代表着,德国虽然在汽车转型上很顺利,但当下还是离不开对中国电池的依赖的。
作为老牌汽车工业国家的德国如此,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就更是如此了。该法规一颁布,简直就是断了这些国家的财路。而这些国家与欧盟都对间隙也是在这时就产生了。
等到今年4月欧盟开始对中国车企展开反倾销调查后,德国也是多次表达了不满,甚至在投票阶段给出过弃权票。由此可见,德国其实是非常不希望欧盟与中国最终走向仇人的。
然而,欧盟最后的决定还是没有随了德国的愿,他们所谓的保护欧洲市场环境,最终竟是以这些国家的根本利益为代价的。
众所周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就算德国如今能忍辱负重,可再过几年,他们很可能会与欧盟走到离心离德的那一步。
所以从这点来看,我国现阶段中止企业在欧洲建厂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既然我们无法阻止最终反补贴税的实施,那我们就直接把水搅浑,让切实利益受损者替我们发生。
而这,其实也是一种阳谋,虽然中止合作会让我国利益蒙受损失,但只要欧盟不想要走向分崩离析,他们最后的选择还是得在于我国商谈合作事宜。